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恒丰文化 > 恒丰期刊
恒丰期刊

何以为家

●恒丰海悦  孙玉录

家,很简单,内容,却丰富。何以为家?一屋两人三餐四季?还是披星戴月奔波一天后卸下疲惫的港湾?抑或父亲张罗的一桌好饭和母亲准备的唠叨?孤身一人,多年深漂,习惯穿梭于车水马龙,笑对点头之交,看过世态炎凉,内心似乎难起波澜,唯独“家”总能唤醒我们最柔软的角落,但以何为家?家究竟意味着什么?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答案。而电影《何以为家》对“家”的重新定义,像一记拳头深深击中每一位观影者的心,令人痛心和深省。

《何以为家》是由黎巴嫩、法国、美国制作的剧情片。讲述一个出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个贫民窟的小孩——塞恩。从小与父母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挤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。父母是叙利亚的难民,无工作,就靠一些投机钻营的事情为生。年仅12岁的塞恩,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成熟。他四处挣钱、照顾小孩、处理家事。但即便如此,还时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。而这些并不是他最终将他亲生父母告上法庭的原因,压断他对一丝留恋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痛失妹妹的遭遇。塞恩的父母发现了塞恩的妹妹来了月经初潮,便强行把她送去了一直对其觊觎已久的阿萨德家。与母亲大吵一架的塞恩终于离家出走,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,直到—个黑人清洁女工拉希尔收留了他。塞恩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。

但好景不长,最终拉希尔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被关进了监狱,塞恩走投无路,将拉希尔的儿子卖给了自以为好人的中介,准备逃往其他国家,发现自己也没有身份证明,同时妹妹萨哈因为流产而死,原因是医院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而不给予医治。万念俱灰的塞恩冲出家门,拿刀刺伤了妹妹的丈夫阿萨德,为此被判了5年监禁。当母亲探望他并告诉他下一个萨哈要出生了,绝望的他决定要起诉自己父母。法庭上,法官问:你为什么想指控你的父母?”“因为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。他愤怒地呐喊:我希望大人听我说,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。

  这个故事是不幸的,更不幸的是它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。家这个温暖的字眼,对塞恩来说不是,他看到的是暴力、侮辱、殴打、链子、管子、皮带……”;父母本是最亲的家人,而带给他的只有谩骂、酗酒、自私、不负责任……。而第一次让他微笑、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竟是一位认识不久且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。多么讽刺!显然,家对我们的意义,远远不止法律意义和生物学意义那么简单,对那些生而不养、养而不教的父母,自私自利、充满暴力、冷漠无情,甚至将儿女作为赚钱工具的原生家庭,还不如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陌生人,并不是那个陌生人给了他所有的一切,她同样一无所有,只是给了他照顾、关心和爱。所以这不是简单的穷困所致,而是为人父母者,自身都未曾正确认知自我,就匆忙开始制造生命,以将自身能活得更好的希望转嫁到子女身上。

所以想问,为了高考我们做了多少准备?为了找工作我们做了多少准备?为了组建家庭,成为父母的我们有想过做准备吗?

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,每个国家都有上演相同的悲剧。将一个个小生命轻易地带到这个世界,借着无可奈何的借口,打着“父母”的旗号,或放任不管,动辄打骂,或是抛弃,或是将其作为赚钱工具,甚至残害其生命,残忍程度令人发指!对那些诞生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们而言,何来“家”一说?如果你无法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,请不要轻易把他们带来世上。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。在问题原生家庭的整个成长过程里,都是痛苦与挣扎的积累。在过程之中,有的孩子不幸夭折;有的活成了父母的模样;有的孩子侥幸存活,带着残缺的灵魂,在夜深的城市里暗自流泪。

 又或者,人们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:有些父母以为,只要给口饭、给衣穿,挣更多的钱,满足其所有物质生活就是好父母,就是一个完美的家。从不在意孩子,不陪伴孩子,从未问过孩子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,一味将自己以为的强加于他们,还一直埋怨孩子不懂感恩叛逆气人、不懂事” ……而自己沉浸在为了孩子放弃所有的自我感动中,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爱,可能换来的是孩子彻夜不归,离家出走。过多的物质,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物质、虚荣和自私,滋生享乐主义思想。给了孩子富足的生活,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状态,给予理解、关注和爱,这样,家才不只是一个空旷豪华充满孤独、无助和冰冷的房子,即使没有血缘关系,也是人人向往,幸福温暖的真正的“家”。

何以为家?家不应该只是传统意义的概念,不是只要有血缘关系维系的就能称之为家。我想,不拘泥人类定义的概念,这才是人类发展的意义所在吧。家应该有两个账户,一个是财富账户,一个是情感账户。只有财富账户和情感账户存储了足够的积蓄,有足够的经济条件,付出足够的爱与关心,定期存储维护,适当提取,正确使用,家才会越来越富有、健康和温暖。

 
Copyright©2011深圳市恒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58741号 法律声明网站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