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恒丰文化 > 恒丰期刊
恒丰期刊

山城印象

●浩森时贷  史雪连

层峦叠嶂飞云起,千疏万壑斜阳过。疑语飞花殁,山城夜夜深。夏语言秋芬芳尽,乱红飞过秋江去。这就是夏末初秋重庆的真实写照。

重庆,对我来说是一座陌生的城市,但从踏上她的地表的那一刻起,就莫名的喜欢上了这座城市。

重庆的一大特点是山峦起伏。初识重庆,是在学龄阶段,书中所了解到的重庆就俩字“山城”,等到自己有幸真的逗留过重庆之后,才发现山城之名,名符其实。重庆的山层峦叠嶂,错落有致,颇有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,看似很近的两个地方,如果你想到达,多数情况下需要九曲回肠的迂回前行,这就是重庆道路的特点。而说到重庆的交通,就不得不提重庆的司机师傅,平心而论,重庆师傅的飙车技术,在全国其他地方,应该无处能出其右了。各种“秋名山”似的路况,弯道处也未见有何种标识,即使是那种最狭小的双向道,司机师傅们开起车来,也往往是连续的匀速变道,很少会减速,基本都是一气呵成,虽然我坐在车上有点心惊胆战,但就车技这点,不得不给他们点个赞。

重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火辣辣,天气火辣辣,人也火辣辣,饮食更是火辣辣,但重庆的辣和四川,湖南都不一样。四川的辣是麻辣,麻中带辣,回味无穷;湖南的辣是真辣,能辣到你火眼金睛;而重庆的辣是香辣,吃完之后唇齿留香。

重庆的地貌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记,重庆的饮食让人吃一口就会流连忘返,但重庆最吸引我的却是她那颇为浑厚的文化底蕴,正犹如这些弯道和美食,远眺无颜色,近看有滋味。

重庆,一座由多江交汇处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现代化大都市。在古代,华夏农耕文明离不开水源,更离不开河,河流不仅能提供生活饮用、农耕用水,而且河流往往能带来富含矿物质和磷钾的土壤,这种沃土在农耕文明相对落后的古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故而,在中国古代,但凡有河流的地方,往往就会有人定居;但凡在河流下游冲击平原地区,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部落;但凡是两河、甚至多河交汇处,往往会形成更大规模的部落或者城市。长江、嘉陵江、乌江、涪江、渠江等江河交汇流过重庆市,横贯其间,重庆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、演变、壮大的。

但是可能在多数人眼里,对重庆的认知可能会仅仅局限于近现代,仿佛只有战时陪都、渣滓洞、白公馆、红岩烈士纪念碑这样的字眼能脱口而出。再往上追溯,似乎就没什么流传于世的人文文化遗产了,但其实从巴蜀文化的来源来看,重庆正是巴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上至旧石器时代,下至民国时期,作为巴蜀文化的一个分支,一直彰显着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例如蜀绣,这个大家应该耳熟能详,最早在西汉就有记载的国粹精品之一,与“苏绣、湘绣、粤绣”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,并在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而在重庆,被冠以各种古镇名号的旅游景点,例如磁器口古镇,虽然商业化气息浓厚,各类店铺中充斥着各种现代化商品,但几乎每个店员都穿着带有蜀绣特色的旗袍,纷繁忙碌中透露着些许古朴天香的气质,仿然间能嗅到一缕雍容华贵的气息,其实这正是一种对川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

这种美的触动,虽然只是面上的东西,但是如果你尝试着身心融入重庆这方沃土中,你会发现那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,已经植根于每个重庆人的骨子里了,外物都是容易改变的物什,但本心所向的东西,不是几十年,几百年就能轻易改变的。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以身作则,关爱文化,弘扬文化,生活便是如此,需要更多诗化和远方的东西。

在重庆的这段时间里,既为这种文化的传承所深深触动着,也被重庆人的友善可爱而深深感动着。

重庆的人,犹如重庆的气候,冬暖夏热,狂放不羁的外表下,有着一颗炽热的内心,不管是于人,还是于己。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自古川蜀地区三面环山,只有东部门户可沿江而上或者从陆路进驻四川,易守难攻,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,而成都平原自古是一方沃土,滋养过诸多古文明的传承和发展,诸如旧石器时代的“铜梁文化”,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巴国,秦汉时期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,三国时期的古蜀国等等,文明的土壤由来已久,哲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,或许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传统,让巴蜀人民产生了包容友善的意识形态;而这种包容友善的意识形态,又促进了川蜀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步伐。相信这些也会随着川蜀地区的发展而一直传承下去,而对于这种特色文化,作为一个外省人,我也只能说“南有乔木,不可休思”。

在重庆,你能看到红色恐怖时期的历史天空,也能看到全民抗日的众志成城;能看到千与千寻中那犹如天外来客的绝美楼台,也能看到夏雨言秋纷繁飘落的秋江东去。在重庆的时光里,感受着这座城市带给我的震撼,也思度着游子归乡的一份期盼感:

点绛唇*细雨微虹

细雨微虹,霏凡滴落檐边许。画船轻抚,涟动江朱户。

水榭楼台,缺月疏星处。言不语,意由心绪,飘自他乡去。

愿我们有缘再见,山城重庆。

 
Copyright©2011深圳市恒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58741号 法律声明网站导航